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去年,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四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其中就包括了“AI换脸”“AI换声”类金融诈骗。
除此之外,金融监管总局还就“共享屏幕”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及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新型金融诈骗做以充分说明。
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
不法分子借助高科技手段,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等方式,编造各种理由、变换各种形象,诱导进行金融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骗取钱财。
广州的龚伯接到了“儿子”求助转账100万的电话,他通过视频确认是“儿子”本人后,火急火燎地赶到银行准备转账,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儿子”其实是由AI换脸生成,帮老人家及时止了损。
伪造名人、专家虚假代言
不法分子还会对明星、专家、执法人员等音视频进行人工合成,假借其身份传播虚假消息,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关于张文宏医生推销蛋白棒的视频,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他们在跟单购买的同时还积极将视频转发到家族群。据部分网友反馈,视频中的“张文宏”形象画面模糊、口型不符。
张文宏本人随后对此事进行了澄清,确认该视频非其本人参与录制,系AI合成。
该账号的商品橱窗截图曾显示,这款蛋白棒已售出1180件,目前涉事视频已从发布账号中移除,且该账号已被微信平台永久封禁。
DeepSeek爆火,三大骗局需注意
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第一批打着DeepSeek的幌子而精心设计的骗术已经开始冒头了。
骗局一:“高仿”网站
包括仿冒DeepSeek的网站、钓鱼网站等,这些仿冒网站利用相似的域名和界面来误导用户,用来传播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骗取订阅费用,用户需要高度警惕。
骗局二:付费课程
诸如“199元,就能学会用DeepSeek月入10万+!”“独家培训!只需99元就能学会用AI赚钱”等,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类似的网课教程,标价从9.9元到599元不等。但不少课程内容拼凑网络信息,质量低劣,甚至不少所谓的“自媒体爆款课”,其实全是公开可查的基础操作。
骗局三:投资陷阱
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宣传“用DeepSeek炒股稳赚不赔”的网帖,上述保险机构指出,骗子通过伪造收益截图、夸大AI预测能力,让平台用户心甘情愿入群,甚至承诺“高投资高回报”,实际却是投资理财陷阱,添加联系方式后获取用户的信任,一步步诱导用户加码投资,一旦被识破便拉黑消失。
如何防范?
转账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
对自称的“亲友”“熟人”线上发来的消息,若包含转账汇款、提供个人信息、提供短信验证码等请求,应保持高度警惕,采取多种方式确认对方身份。
如果在与亲友视频语音沟通中发现例如:眨眼频率过低、眼睛移动不协调、面部表情不自然、唇形不匹配、语句不连贯等异常,应立即警觉起来。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应尽量避免转账操作。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尽量避免在互联网过多暴露个人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要对需要录入个人信息的非正规软件特别警惕。
在开启“定位服务”、输入“身份证号”或是录入“人脸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发现APP过度、强制收集个人信息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妥善设置个人社交账户的浏览权限,不过度公开或分享涉及个人信息的动图、视频等,不轻易向陌生人开启手机屏幕共享。
万一中招,黄金30分钟这样做
立即止损:拨打银行客服冻结账户,通过支付宝/微信投诉功能申请拦截资金。
保留证据:截图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账号信息。
报警处理:拨打96110或110报案,配合警方启动紧急止付程序。
这些工具帮您避坑
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自动识别诈骗电话和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