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女士因轻信网友“代抢”演唱会门票的承诺,险些损失52万余元。所幸警方及时介入,冻结涉案账户并追回全部钱款。“五一”假期临近,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密集登场,类似诈骗案件也进入高发期。
冒充“内部人员”或票务代理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媒体、二手平台发布“内部票”“代抢服务”等信息,伪造交易记录或工作证件,利用粉丝对“稀缺资源”的迫切需求实施诈骗。例如,深圳警方曾破获一起案件,骗子自称有“后台系统”,可绕过官方渠道抢票,诱导受害者多次支付“定金”“手续费”后失联。
伪造购票链接与钓鱼网站
诈骗者发送仿冒正规票务平台的链接或二维码,页面设计与官网高度相似,甚至包含虚假客服和支付功能。消费者一旦输入银行卡信息,资金将被盗刷。此类钓鱼网站常以“银联账户异常”为由,进一步套取验证码,实施二次诈骗。
二手平台“含泪转让”陷阱
在网络社交平台,骗子伪装成“因故无法到场”的粉丝,以低价转让门票为诱饵,要求脱离平台私下交易。例如,孙先生在某鱼联系卖家后,被诱导添加QQ并转账2400元,随后遭拉黑。
防诈指南:牢记“三要三不要”原则
1. 要认准官方渠道,不要轻信“私人渠道”
购票务必通过演出主办方官网或授权平台,避免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正规平台通常提供“假一赔三”“无票退款”等保障。
2. 要核实信息真伪,不要急于付款
对自称“内部人员”或“票务代理”的卖家,可要求提供营业执照、演出经营资质等证明。支付前,通过官方客服核对票务信息,警惕“卡单”“二次付款”等话术。
3. 要保留交易凭证,不要脱离平台交易
任何要求微信、支付宝私下转账的行为均属高危信号。二手平台交易需全程在APP内完成,并保存聊天记录、支付截图等证据,以便维权。
遇骗后如何止损?请谨记
若不幸被骗,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冻结账户: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或通过APP冻结涉案账户。
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转账信息等,提交警方作为破案线索。
及时报警: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步在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
(综合:光明网、环球网、国家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