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出行在即,如何挑选一次性用品?这些内容请注意→
随着清明假期和春季旅游踏青高峰季的到来,京郊游成为北京乃至周边游客的首选。不少人开始计划行程的同时,也会准备一些旅途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
但在今年“3·15”晚会上,没有消毒的一次性内裤、被翻新的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日用品依次被曝光,很多消费者由此产生担忧,一次性用品真的更卫生、更安全吗?消费者在选购此类产品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看。
认准两个国标
选购一次性内裤要看清这几点
很多人外出时为了方便都会购买一次性内裤,那么,一次性内裤应符合哪些卫生标准?消费者该如何选购呢?
认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这个标准对细菌、大肠杆菌、真菌等各方面都做出严格要求,可以看出消毒要求是否达标。
认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一次性内裤作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应符合A类或者B类要求。
好的一次性内裤,包装上一定会同时标注“卫生标准”和“安全技术类别”。很多三无产品是没有这两个标准的,有些产品可能只标注了一个,此类产品不要选购。
一次性内裤作为直接接触私处的产品,一定要选择经过“灭菌工艺”的产品。目前杀菌工艺主要有两种:
环氧乙烷灭菌。大部分的一次性内裤采用环氧乙烷灭菌(EO灭菌),能够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医用一次性口罩”就采用这种技术。
高能电子束灭菌。采用射线杀灭产品包装中残留的微生物,优点是灭菌彻底、操作安全、无残留。这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灭菌中。
好的一次性内裤通常采用针织面料。这种面料可以确保在穿着时不易走型,更好贴合身体。
而廉价的一次性内裤通常采用“无纺布”的材质,稍微拉扯容易走形,甚至破洞。如果多揉搓几次,还会有肉眼可见的掉絮。这种一次性内裤透气性、吸汗性欠佳,穿着一两个小时后就会觉得闷热、不透气。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
选卫生巾记住这几点
作为女性的贴身用品,如何买到安全可靠的卫生巾,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就曾发布卫生巾产品消费提示。
查看包装和外观。尽量挑选包装完好、无破损、无变形的产品。避免购买到受污染或质量受损的卫生巾。 查看产品标识。卫生巾销售包装应标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含卫生巾或卫生护垫字样);执行标准;主要原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用日期);长度和内装数量;产品合格标志;生产单位或责任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尽量选择标识齐全的卫生巾。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产品。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卫生巾,根据自身舒适度选择网面、绵柔类或纯棉类产品。 注意生产日期及购买数量。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一次不要购买太多,最好即买即用。
事实上,除了“3·15”晚会已经曝光的案例,还有一些一次性用品,或涉嫌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或需要注意使用方式。这些一次性产品一旦使用不当,都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一定要警惕!
一次性柔巾“绵”“棉”有区别
买错或有健康风险
近年来,柔巾以使用方便、手感柔软、干净卫生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棉柔巾”和“绵柔巾”有什么不同?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柔巾产品,在挑选时应注意什么?
“棉柔巾”,由天然棉纤维通过水刺等无纺布工艺制成,属于植物纤维,质地柔软细腻、吸水能力强、韧性好、不易变形,更加天然安全。 “绵柔巾”,成分主要是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等化学纤维。含有化学纤维的柔巾,虽然手感柔软,但洗脸时仍能感受到粗糙,清洁能力较弱,吸水性低,还可能含有化学残留。
化学纤维制成的“绵柔巾”中残留的化学物质,用一次两次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多危害,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对皮肤屏障造成损害,对于敏感肌肤和婴幼儿的伤害尤其大。在换季皮肤较为脆弱的时间,它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过敏或干燥。
如何购买到真正的棉柔巾?
看包装:认清“棉”和“绵”,关注产品成分及含量表,认准“100%棉”。 摸手感:天然棉柔巾手感柔软、细腻,像摸棉花一样;而化学纤维的柔巾摸起来则较为光滑,有时会感到略微的僵硬。 闻气味:湿水后闻起来有异味,就说明残留有化学成分。
一次性湿巾并非都能擦嘴
看清成分表很重要
一次性湿巾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在春日踏青、外出旅行等场景下,以及有婴幼儿的家庭来说,更是必备品。
但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湿巾并非都能消毒杀菌;而能消毒灭菌的产品,却不一定能擦拭面部。 比如,有的湿巾只有最基本的湿润作用,不能杀灭细菌病毒。有的消费者在外用餐时,会用这类湿巾擦拭手部,作为应急的清洁用品,殊不知它们只能去除一般的灰尘。如果消费者手部有细菌,又直接用手拿去食物食用,依旧有病从口入的风险。
而消毒湿巾所含的消毒成分虽然能有效灭菌,却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不建议敏感肌、婴幼儿等使用添加消毒成分的湿巾。
对正常人群来说,消毒湿巾的消毒成分也会对嘴部皮肤、口腔黏膜等造成刺激,所以不建议用来擦拭嘴部。
(综合自:央视新闻、上海网络辟谣、中国消费者报、北京市场监管、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