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显示筛查高风险,生出的宝宝一定会有问题?
产检时,有些人在看到唐氏筛查为高风险时,认为将来孩子出生后肯定有问题。
错!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唐筛只是一种筛查方法,不是诊断报告。孕妇唐筛显示高风险,最合理的步骤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是否真的存在染色体问题。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有问题。
同样,唐筛结果通过只表示胎儿患有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完全排除所有风险。
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称为21-三体综合征,俗称先天愚型,是由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引起的一种染色体疾病。
唐氏综合征会导致患儿出现学习障碍、智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和残疾等问题。患儿常有特殊面容,如眼距宽、鼻梁低平、外眦上斜、低耳位、张口吐舌流涎样等。部分患儿伴发先天性心脏病、十二指肠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等,患白血病的风险远远超过普通人群。
那么唐筛提示“高风险”,胎儿一定就有问题吗?
部分孕妇唐筛显示高风险,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定有问题。唐筛的结果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只是提示一定的可能性,并不是确诊报告。
所谓的“高风险”结果,仅意味着与一般人群相比,孕妇怀有“唐宝宝”的概率更高。这一评估结果通常以比率(如 1:100)的形式呈现,并不是染色体异常的确诊。唐筛只是一种筛查方法,不是诊断报告。
简单地说就是唐筛的结果会受到孕妇年龄、怀孕周数和血液中特定标志物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面对高风险结果,最合理的步骤是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是否真的存在染色体问题。
其实许多唐筛结果为高风险的胎儿,通过进一步的检查都能够排除相关风险的,出生后也并不携带任何染色体异常,因此查出来“高风险”不必过度焦虑。
唐筛结果通过了就没事?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唐筛结果通过了,孩子就没事。唐筛结果通过表示胎儿患有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完全排除所有风险。
唐筛是一种预筛查,并非确诊手段,所以即便结果显示“低风险”,也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低风险"结果意味着相对于设定的风险阈值(如 1:270),胎儿患病的可能性较小。
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即使唐筛显示低风险,后续的检查(如大排畸检查)仍然有可能发现异常,这时多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检测,如羊水穿刺,以确诊是否真的存在染色体异常。
唐氏筛查
检查出高风险怎么办?
孕妈也不用太惊慌,事实上,21-三体高风险的胎儿中,超过90%并不是先天愚型,如果是高风险,医生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再进行判断。
通常,医生会基于您的情况推荐进一步检测,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这些检测包括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它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胎儿 DNA 进行风险评估,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仍属于筛查测试。另外,侵入性诊断检测如羊水穿刺或绒毛活检,能够提供确诊结果。
建议大家在进行这些检测之前,进行遗传咨询以理解检测意义和可能的后果。另外,此期间获得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它可以帮助您应对等待结果期间的不确定性,缓解焦虑。
帮扶为重:用爱托起“唐宝宝”的未来
养育“唐宝宝”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一些家庭因此陷入困境。近年来,我国出台系列帮扶政策,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共同为“唐宝宝”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唐氏综合征患者被纳入多项政策保障范围。比如,我国将唐氏综合征纳入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患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唐氏综合征患者也被纳入残疾人保障范围,享受康复救助、教育资助等多项“利好”。
——多地推出暖心举措。陕西省通过基层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康养机构和基层特教学校等平台,加大力度保障广大肢体、听力、心智等残疾人的就业、就学和就医等基本权益;湖南省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参加辅助性就业,实现支持性就业提供帮助……
——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行动。“唐果之家”公益组织开展“唐宝宝”家庭互助活动,组织“唐宝宝”家长交流经验、互相支持;退役举重运动员成立“喜宝儿”洗车店,发起“唐宝宝”帮扶项目,帮助他们学习技能……
唐氏综合征在医学上是个世界难题,要提高全社会对唐氏综合征的认知和关注。多方携手为“唐宝宝”点亮前行道路上的希望之光,让温暖与理解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综合:科学辟谣、光明网、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