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哮喘控制后就可以停药?关于哮喘治疗的常见误区

来源: 作者: 2025-05-07 19:06:25

2025年世界防治哮喘日的主题聚焦“让吸入疗法惠及所有的哮喘患者”,这一主题直指我国哮喘控制率低的核心问题——治疗不规范。关于哮喘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症状消失就停药?气道炎症仍在“潜伏”

我国哮喘患者中仅5.6%接受正规治疗,而“症状消失就停药”是最常见的错误认知。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即使症状缓解,气道内的炎症反应仍持续存在。哮喘的气道炎症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与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截然不同。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控制气道炎症的基石,需长期规律使用。研究显示,擅自停药的患者一年内哮喘复发率高达76%,且可能导致气道重塑,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损伤。

规范治疗的关键在于“评估-调整-监测”的管理循环。哮喘控制需达到“无症状、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三个标准,且需维持至少3个月才能考虑减量。

只有儿童会患病?成人与老年患者被忽视

长期以来,公众普遍认为哮喘是儿童疾病。然而,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达4.2%,患者总数约4570万,其中26.2%已出现气流受限。老年哮喘患者的误诊率更高,常被误诊为慢阻肺或心功能不全。

老年哮喘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澎湃新闻报道,老年患者中50%以上为中重度哮喘,常合并胃食管反流、心血管疾病等共病。例如,β受体阻滞剂等心血管药物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而胃食管反流夜间误吸也会加重症状。此外,老年患者对咳嗽、喘息的敏感度较低,更易出现嗜睡、食欲不振等非典型表现。

成人哮喘同样不容忽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职业性哮喘在纺织、化工等行业高发,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慢性咳嗽为唯一症状,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需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

运动必然诱发发作?科学运动可改善肺功能

“运动性哮喘”是公众对哮喘患者运动的最大误解。研究表明,剧烈运动(如跑步、登山)确实可能诱发哮喘,但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反而能增强心肺功能。哮喘患者通过规范治疗,80%以上可正常运动,甚至参与竞技体育。

运动性哮喘的预防需遵循“三步骤”:运动前用药(如吸入沙丁胺醇)、选择适宜环境(温暖湿润的室内或泳池)、控制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每周3-5次)。哮喘患者运动前应进行10-15分钟热身,运动后进行放松训练,避免冷空气刺激。

科学管理: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控”

哮喘的长期管理需医患共同参与。需遵守“用药稳、监测勤、预防早”三大原则:

规范用药: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是首选方案,需每日使用以抑制炎症。许多患者担心激素有副作用。其实,吸入制剂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每次吸入的剂量非常小,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无需过度恐惧。

定期监测:肺功能检查、呼气峰流速监测是评估病情的关键手段。患者可居家使用峰流速仪,若昼夜变异率超过20%,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

环境控制:规避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通风是预防发作的重要措施。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同步治疗,以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北京市卫健委官网、上海市卫健委官网、山东省卫健委官网、烟台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