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落水自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科学方法
随着夏季亲水活动的增多,乘船游玩成为热门选择。然而,游船侧翻、相撞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掌握科学的落水自救知识,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本文为您详解乘船落水的应急处置方法及常见误区。
一、事前预防:降低风险的黄金法则
选择正规船只。上船前务必检查船舶资质,拒绝乘坐“黑船”、超载船或安全设备缺失的船只。中国海事局强调,合格船舶应在显眼位置标注船名、乘客定额和载重线,救生衣、救生圈等设备必须齐全。
熟悉逃生路线。大型船舶需留意紧急疏散示意图和绿色箭头标志的集合点。上船后应立即确认救生衣存放位置,并提前规划逃生路径,尤其注意避开船尾螺旋桨等危险区域。
规范穿戴救生衣。救生衣是落水后最直接的保命装备,但错误穿戴会使其失效。正确穿戴需做到三步:
系紧卡扣:领口和腰间的卡扣必须牢固,必要时打“死结”防止脱落;
固定裆带:后部两条裆带需从大腿根部穿过并系紧,避免风浪冲脱;
露出反光面:将救生衣的反光面料朝外,夜间可通过反光信号吸引救援。
二、落水自救:科学操作的核心步骤
保持冷静,避免慌乱。落水后第一反应是屏住呼吸,避免因呛水引发窒息。人在水中直立挣扎会加速下沉,而放松身体、头部后仰可使口鼻自然浮出水面。
三种漂浮姿势——
仰漂式:双手前伸,头向后仰,下巴微抬,膝关节微屈,利用肺部空气维持浮力。该方法可节省70%体力,适合长时间等待救援。
抱膝式:双手抱膝蜷缩,待背部浮出水面时迅速推水换气,循环往复延长生存时间。
HELP姿势:双腿并拢屈曲,双臂交叉胸前,减少热量流失。多人落水时可环抱取暖,减缓失温。
利用临时浮具。若未穿救生衣,可将裤子扎紧裤脚充气,或抓住空塑料瓶、木板等漂浮物。新浪网建议,用衣物包裹泡沫块或书包也能增加浮力。
发出求救信号。立即拨打全国水上求救电话“12395”,并吹响救生衣上的哨子。实验表明,哨声在水面的传播距离是呼喊声的3倍。夜间可通过手机灯光或反光面料发出信号。
三、同伴救援:避免二次伤害的原则
优先使用工具。救援者应第一时间抛投救生圈、绳索或长竹竿,避免手拉手施救导致连环溺水。
科学下水施救。若必须下水,需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其腋窝或下颌,采用仰泳姿势带离水域,正面接近易被溺水者抱住导致双双下沉。
岸上急救要点。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异物,松解衣领,若呼吸心跳停止,应在拨打120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避免因倒水延误抢救时间。
四、常见误区:这些错误做法会致命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开放水域存在暗流、水草、水温骤降等风险。
靠近沉船更易获救?船只下沉会产生漩涡,应游离至少50米。10℃冷水中普通人仅能游100米,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更明智。
溺水者会大声呼救?真实溺水者往往无法发声,表现为直立水中、眼神呆滞。儿童溺水前可能突然安静,需格外警惕。
乘船落水的黄金救援时间仅5分钟,掌握科学自救方法能显著提升生还几率。出行前务必选择正规船只、规范穿戴救生衣,遇险时保持冷静、科学应对。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水域,用知识守护生命安全。
(来源:央视财经、光明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澎湃新闻、中国网、红网、湖北日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