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警惕基孔肯雅热!北京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来源: 作者: 2025-07-24 17:57:32

7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预防基孔肯雅热健康提示。目前,北京能够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另一种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体黑而有白纹,俗称“花蚊子”或“黑蚊子”,其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6点至8点和17点至19点。它主要来源于各种小型且清洁的水体中,例如室外堆积废弃的盆、桶、锅、碗,或者室内的插花瓶、水缸、花盆托盘等。

出现这些症状 警惕基孔肯雅热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

高烧急袭

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剧痛缠身

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困难。

皮疹显现

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北京疾控提醒:市民外出活动做好防蚊准备

着长衣长裤

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远离蚊虫孳生场所

减少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科学合理使用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

清积水、灭蚊虫,铲除蚊子孳生“土壤”

翻盆倒罐

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容器。

清淤疏堵

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填平洼地。

勤换勤清

家中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宠物饮水碗、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

严密加盖

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

垃圾管理

妥善处理垃圾,特别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综合自:国家应急广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