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自来水有异味?别慌,原因和简单处理办法都在这

来源: 作者: 2025-08-11 19:29:22

此前,个别地区自来水出现异味,引发广泛关注。日常中自来水为什么会出现异味?哪些异味需要警惕?遇到问题该如何理性应对?

自来水异味的常见成因

自然因素常常是异味的“始作俑者”。高温天气下,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可能释放出特殊气味;而降雨过后,地表径流携带的有机物进入水源,也可能引发水质变化。与此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部分老旧管道内壁锈蚀、结垢,在水流扰动时可能释放异味物质。此外,水厂消毒工艺产生的残留气味,也时常成为公众咨询的焦点。

个人防范四步法:从发现异常到有效应对

面对自来水异味,慌乱或忽视都不可取,掌握“观察-暂停-检测-反馈”的四步法则,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第一步是快速初步判断。打开水龙头后,先放水1-2分钟观察:若异味随水流逐渐变淡,可能是管道内滞留水所致,属于短暂现象;若异味持续且伴随颜色变化(如发黄、发蓝)、浑浊物,或有明显刺激性(如类似农药、化学品气味),需立即关闭水龙头,停止使用。

第二步为应急隔离处理。暂停使用后,应将家中所有水龙头关闭,避免污染扩散。若已用异味水做饭或饮用,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保留水样。对于存放的可疑自来水,可装入干净玻璃瓶密封,标注时间和地点,作为后续检测的样本。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异味常伴随急性症状,而化学性异味需警惕长期影响,两者都需谨慎对待。

第三步是官方渠道反馈。通过当地水务集团24小时热线(比如北京是96116)、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报修,清晰说明地址、异味特征、出现时间及是否有邻居同遇类似情况。集中性异味更可能是区域性问题,分散反馈会影响处理效率。

第四步为日常预防措施。家庭可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净水器(优先选择有“卫水字”认证的产品),重点过滤有机物和重金属;定期检查家中管道接口,老旧小区用户可联系物业检测管道锈蚀情况;长期外出归来,先打开水龙头放水5分钟,排空滞留水。水利部数据显示,做好终端防护能降低60%以上的管网二次污染风险。

破除恐慌:理性看待水质安全

异味≠有害,需科学区分“感官异常”与“健康风险”。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健康威胁,表现为腹泻、发热等急性症状;而化学性异味物质多需长期暴露才可能产生影响。我国现行标准(GB5749-2022)规定43项常规指标和54项扩展指标,涵盖微生物、化学物质、放射性等全维度检测。公众可通过地方政府官网查询季度水质公报,如北京市水务局定期公开100余小区供水箱的水质检测结果。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广东省疾控中心官网、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