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到、高温至,这些防蚊知识请收好!
近期北京降雨频繁,雨后的高温高湿环境简直是蚊虫繁殖的“黄金温床”。蚊子嗡嗡扰人清梦不说,更危险的是它们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居家环境防蚊
清除孳生地: 蚊子在水体中产卵繁殖。务必定期检查并清除家中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类积水容器。
翻盆倒罐:清理废弃的瓶瓶罐罐、轮胎、泡沫箱等。
管理储水容器:水缸、水桶、花盆托盘等要加盖或每周彻底清洗换水。
疏通沟渠:确保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下水道、排水沟畅通无积水。
清理垃圾:特别是容易积水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
管理水生植物:家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绿萝)要勤换水(至少每周一次)或改用沙石栽培。
安装纱门纱窗: 确保家里的门窗都安装并维护好纱门纱窗,有效阻止蚊虫飞入。
使用物理防护: 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儿床和儿童床),蚊帐边缘要压好。
合理使用蚊香/电蚊香液/片: 在室内使用时,注意通风和产品说明,尤其是有婴幼儿或呼吸道敏感者的家庭需谨慎选择。
使用灭蚊灯或电蚊拍: 作为辅助灭蚊工具。
外出活动防蚊
涂抹驱蚊剂: 这是外出时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正确使用: 涂抹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注意避开眼、口、伤口及敏感皮肤)。按照说明书要求及时补涂,特别是在出汗多或游泳后。
儿童使用: 为儿童选择儿童专用配方,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婴幼儿的手接触驱蚊剂后入口。通常不建议给2个月以下婴儿使用化学驱蚊剂,应优先使用物理防护(蚊帐)。
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外出时,尤其是在公园、树林、水边等蚊虫多的区域,尽量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避开蚊虫高峰时段: 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蚊种)主要在白天活动叮咬,尤其是日出后1-2小时(上午)和日落前2-3小时(下午至黄昏) 最为活跃。尽量减少这段时间在树荫、草丛、凉亭等阴暗处逗留。
如果在蚊虫活跃季节或疫区旅行后,出现突发高烧、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请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可能的蚊虫叮咬史和旅行史,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来源:央广网、光明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