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这些误区要避开
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标准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
电动自行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则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使用误区?新国标实施后又该如何挑选新车呢?
生活中常见使用误区
入户充电
很多人将电动车或蓄电池入户后,进行彻夜充电,过长时间的充电会让锂电池产生大量热能,甚至鼓包变形。
家庭环境中易燃可燃物较多,一旦电池爆炸火星四溅,引燃周边可燃物会让火势迅速蔓延。在家中充电的电池,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飞线充电
私拉乱接的电线及设备可能存在线路老化或接触不良等问题,容易导致漏电、触电等情况。 线缆长期受重力及人为扯动后,易造成线缆短路、过载,进而引发线缆升温甚至点燃,劣质线缆点燃后还会有熔融滴落现象,容易引燃周边易燃可燃物。
违规改装
电动自行车电池通常包括铅酸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亚铁锂电池等多种类型,这些电池的充电电压各不相同,在改装过程中容易发生混用,从而导致过充现象,易引发起火。
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请牢记七个“严禁”
1.严禁购买不合格电动车及配件。不合格、非标或超标的电动车、电池、电线、充电器,会增加火灾风险。
2.严禁擅自改装。擅自改装电池、加装音响、照明等,容易造成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
3.严禁不按规定停放。严禁在未落实防火分隔、监护等防范措施的住房、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
4.严禁在非规定区域充电。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和住宅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架空层、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不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
5.严禁“飞线充电”。严禁采用私拉电线、乱装插座等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方式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6.严禁在易燃品附近充电。电动车充电要远离易燃可燃材料搭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易燃易爆物品。
7.严禁长时间充电。车辆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整夜充电且无人看管,一旦电池、电线等出现问题,极易引发火灾。
新规实施后,如何选购新车?
看CCC认证
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获得认证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
看产品合格证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有产品合格证,一车一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与实车一致。 如需进一步核实产品合格证真伪和CCC认证证书是否有效,可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cx.cnca.cn)查询确认。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北京消防、北京商报、西城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