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网络安全知识>

捏玩具、找陪聊、做疗愈……情绪消费,治愈还是收割?

来源: 作者: 2025-09-29 17:54:27

“捏捏乐”赶走坏心情、连麦陪聊缓解孤独、疗愈沙龙释放压力……如今,“为情绪买单”成了不少人缓解焦虑的新选择,各类情绪消费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热闹背后,也藏着不少危及健康、套路满满的“陷阱”,看似在“治愈”你的情绪,实则可能在悄悄“收割”你的钱包。

现象:解压玩具暗藏健康隐患

走进潮玩店,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捏捏乐”“毛绒公仔”。电商平台上,卡通形象“捏捏乐”销量甚至能超过2万件。对很多人来说,捏一捏软糯的玩具、抱一抱呆萌的公仔,坏心情似乎就能随之消散。但这些看似无害的“情绪解药”,实则问题重重。

首先是标识信息严重缺失。广州市消委会曾委托专业机构做过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参与测试的解压玩具中,仅有40.5%同时标注了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不少消费者拿到手的“捏捏乐”,包装简陋得连基本标签都没有,根本无法追溯生产源头。

更危险的是有害物质超标。河北省质检院的检测数据显示,部分“捏捏乐”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释放量超标,长期接触会导致免疫水平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还会影响消化系统;还有产品二甲苯释放量超标,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性,麻醉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等中毒现象。

猫腻:陪聊标准模糊打“擦边球”

除了实物以外,情绪消费还可以有更加多元的形式。在电商平台上,一些主打陪伴的虚拟服务颇受欢迎。

以一家提供连麦聊天、文字语音、哄睡连麦、树洞解忧、游戏陪玩、失恋安慰等多项服务的店铺为例,客服表示连麦聊天分为盲盒、金牌、男女神、首席、锦鲤、翘楚六个等级,价格分别为每小时60元到340元不等,而包周则从1314元到7999元不等。视频聊天则分盲盒、神级和首席三个等级,每小时收费320元到720元不等。

不同等级究竟有什么区别?客服称,等级越高,颜值、声音、双商、体验感越好,但并未给出具体标准。记者发现,如果服务不满意,想退款也很困难。

更离谱的是部分商家存在“擦边”操作。有店铺在广告视频里展示衣着暴露的年轻女性,还暗示可提供“线上女友”服务。当消费者询问具体服务内容时,商家先让拍下5元链接,添加社交账号后才说“你直接要求”,甚至强调“锦鲤”“翘楚”等级的陪聊“都是美女”。这种模糊边界的服务,不仅无法保证服务质量,还可能触碰公序良俗的红线。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套路:打着疗愈幌子“拉人头”

“任何情绪都能被看见、被释放”“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社交平台上,疗愈沙龙的宣传充满正能量,不少人抱着缓解焦虑的心态参加,却没料到自己成了商家“割韭菜”的目标。

晓玉(化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受邀参加一场女性心灵疗愈沙龙,前半小时,主讲人不停灌输心灵鸡汤,接着让大家用出生年月日算“数字图”,号称能解读性格、推荐职业方向。主讲人先“随机”叫起一名学员,夸她有“大使命”、适合当企业家,几句话就让对方哭了出来;随后,又对另一名学员说类似的话,还诱导对方“找不到方向可以跟我做”。

工作人员主动找晓玉解读数字图,宣称她的数字缺少4和6,而自己的数字全是4和6,契合度很高。听到对方自称是某韩国化妆品牌全球总代理,晓玉才明白,这场“疗愈沙龙”本质是微商“拉人头”,所谓的“数字解读”“心灵疗愈”,不过是包装直销模式的幌子。

此前,公安机关曾依法对借“灵修”等名义从事非法培训活动的机构进行严厉打击,依法查处了一批打着“心灵疗愈”“激发潜能”等旗号从事非法培训活动的组织。

面对五花八门的情绪消费,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1. 购买实物类情绪产品(如解压玩具)时,优先选择有完整标识、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远离“三无”产品。

2. 选择虚拟陪聊、情绪咨询等服务时,认准有资质的平台和机构,对模糊定价、“擦边”暗示的服务保持警惕,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3. 若长期受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不要轻信“疗愈沙龙”“灵修课程”,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情绪需要被看见、被安抚,但为情绪买单不该成为被收割的理由。面对各类情绪消费产品和服务,多一份警惕,少一份冲动,才能真正让“情绪消费”回归“治愈”的本质,而不是沦为商家赚钱的工具。


作者: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