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国庆文明出游指南:把环保融入旅途每一步

来源: 作者: 2025-09-30 19:15:37

国庆假期,全国景区将迎来客流高峰,如何在饱览风光的同时守护生态、践行文明,需要我们从场景出发,把保护意识融入到一举一动。环保从不是口号,而是旅途中不容忽视的细节。

自然景区:守住“无痕”底线,不扰生态本真

走进黄山、九寨沟等自然景区,山水间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脆弱的生态平衡。自然景区的环保核心是“减少人为干预”。游客需注意:不擅自偏离游览步道,景区为保护环境生态设置隔离带,需要游客主动遵守;不随意丢弃垃圾,尤其是塑料瓶、食品包装等难降解物品,工作人员每日徒步数小时清理垃圾,游客多走一步将垃圾投入分类箱,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支持;不投喂野生动物,无论是西湖的野鸭还是长白山的松鼠,人为投喂会改变其食性,甚至导致疾病传播,这是多地自然保护区反复强调的“生态红线”。

高原、森林等特殊生态区域需格外谨慎。若计划前往青藏高原、香格里拉等目的地,应提前了解当地环保规定: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选择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不采摘高原花卉,这些植物往往生长周期漫长,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尊重当地“无痕露营”要求,不在草地上搭建帐篷、生火做饭,让自然景观保持原始风貌。

人文景区:敬畏历史遗存,拒绝“指尖伤害”

故宫、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马俑等人文景区,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记忆,保护文物就是守护历史。然而游客的一些“无心之举”常对文物造成不可逆伤害:在古城墙刻字、触摸壁画、使用闪光灯拍摄文物......这些行为不仅违反景区规定,更违背文明出游的基本准则。

敦煌莫高窟为保护壁画,严格限制每日参观人数并禁止使用闪光灯,因为强光会加速颜料氧化;故宫的汉白玉栏杆上,至今留有过去游客刻画的痕迹,如今景区虽加强巡查,但更需要游客自觉约束行为。国庆游览人文景区,应牢记“眼看手不动”:遵守景区引导路线,不跨越护栏靠近文物;不随意触摸展品,即使没有明确禁止,也需保持安全距离;尊重讲解人员的提醒,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才能真正理解“保护”的意义。

此外,有很多人文景区位于老城区或历史街区,游客还需尊重当地生活秩序:不在古建筑旁大声喧哗,不占用消防通道拍照,不随意踩踏老街区的石板路——这些细节,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当地居民的尊重。

城市与近郊:践行低碳出行,传递文明温度

除了知名景区,国庆期间城市公园、近郊乡村也是热门目的地,这里的文明环保更贴近日常生活。在城市公园,野餐后将垃圾全部打包带走,不留下食物残渣和包装;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在乡村旅游时,尊重当地习俗,不随意进入农户庭院,不采摘农作物,让乡村旅游成为“双向奔赴”的美好体验。

“文明出游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对共同家园的责任。”国庆假期,当我们走出家门,每一个选择都在影响着旅途的“底色”:把垃圾放进分类箱、排队时保持秩序、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这些微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就是文明出游的风景线。

这个国庆,让我们共同携手,带着“守护”的初心出发:不只为欣赏风景,更为留下风景;不只为享受旅途,更为传递文明。当每一位游客都把环保融入脚步、把文明记在心中,就能让国庆的每一处风景,都美得持久、美得有温度。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网、央广网、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黄山市人民政府网站、三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