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家长必须了解的疫苗接种的认识误区

来源: 作者: 2025-10-14 18:42:55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关于疫苗接种的争议时有发生,其中麻腮风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因其“一苗防三病”的特性,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不少家长因担忧疫苗副作用而选择拒绝或推迟接种,甚至产生“疫苗有害论”等错误认知。事实如何?疫苗接种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1:麻腮风疫苗副作用严重,可能导致长期健康问题

网络上流传的“疫苗反应大”“可能引发自闭症”等说法,是家长拒绝接种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麻腮风疫苗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多为短期、轻微且可自行缓解的症状。

“麻腮风疫苗会引发自闭症”该说法来自多年前国外的一项研究。1998年,一名英国学者在利益驱使下发表论文,声称研究证明注射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这项研究后来被多次证实具有严重错误。

误区2:国产疫苗不如进口疫苗安全有效

这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我国麻腮风疫苗使用历史悠久,质量稳定可靠。权威研究证实,国产疫苗的免疫效果与进口疫苗相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相近。

误区3:疫苗接种是个人选择,不影响他人

疫苗接种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公共卫生责任。当人群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时,未接种者可通过“群体免疫”间接获得保护。反之,若接种率下降,疾病可能卷土重来。

误区4:一次接种多种疫苗,会使儿童免疫系统负担过重

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触到微生物抗原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抗原量。一次接种多种疫苗或接种联合疫苗,不仅不会增加其免疫系统负担,有时还可以因抗原的协同作用而激发和增强免疫效果。另外,也可以减少去医院的频次,节省时间。不过,如果实在有疑虑,准备接种疫苗时可以先咨询一下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

误区5:疫苗会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所以能少打就少打

疫苗不仅不会降低孩子自身免疫力,反而能够增强其身体抵抗力。疫苗在被批准面向公众使用之前,均通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在证实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会正式上市。接种疫苗可增加人体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对孩子自身免疫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我国规定,所有儿童应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通过疫苗普及,我国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风疹相关出生缺陷也明显减少。

接种前:如实告知医生过敏史、疾病史,避免在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接种。若近期注射过免疫球蛋白,需间隔一定时间。

接种后:留观30分钟,回家后避免剧烈运动,重点观察接种后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和皮疹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麻腮风疫苗的安全性和防病效果已被科学验证,全球多数国家均将其纳入免疫规划。家长应摒弃“疫苗有害论”等错误观念,以权威信息为依据,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既是对个体健康的保护,也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贡献。科学在左,责任在右,按时接种是守护孩子的最佳选择。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