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FaceTime诈骗新套路,苹果用户防范指南请收好
近年来,利用苹果手机FaceTime功能进行诈骗的案件在全国多地时有发生,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金融平台客服等身份,精心设计骗局,诱导受害人泄露个人信息甚至转账汇款。多地警方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从通报案例来看,这类诈骗呈现高度模式化特征。让我们结合真实案例,揭露其诈骗套路,并为苹果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防范指南。
FaceTime诈骗案件频发,多地用户受害
2024年5月初,浙江杭州市民贾先生接到显示为“微信客服”的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称其微信账户异常,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征信。在频繁的骚扰和逼真的套路下,贾先生头脑一热转出去15万元。
2025年2月27日,张女士接到冒充“公安”的FaceTime来电,称其银行卡涉诈268万元。对方诱导她切断与亲属联系并保持通话,随后让她登录指定苹果ID、填写个人信息,并以“资金审查”为由骗其向“安全账户”转账,最终损失约5万元。
诈骗套路全解析,警惕这些操作步骤
伪造身份,博取信任: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金融平台客服或电商平台客服,通过盗取的Apple ID等信息点对点接入,向受害人发起FaceTime视频通话。他们还会利用FaceTime可以随意更改显示昵称的特性,使来电显示看起来像是官方号码或甚至“110”这样的特殊号码,以此增加欺骗性。
制造恐慌,控制情绪:以“账户异常”“涉嫌违法犯罪”“征信受影响”或“每月会产生扣费”等为由,制造紧张氛围,使受害人在情绪激动状态下失去冷静判断能力。
诱导操作,实施诈骗:引导受害人下载不明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或直接要求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值得注意的是,诈骗分子让受害人一边与其通话,一边开启屏幕共享,随后编造理由,让受害人打开手机银行或者支付软件进行操作,直至将钱转出。在整个过程中,犯罪分子不断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保密性,阻止受害人与外界联系核实情况。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FaceTime等视频通话软件办案,也不会要求市民进行屏幕共享或转账至“安全账户”。官方客服也不会通过FaceTime功能发布信息或处理业务。任何声称需要“屏幕共享”来处理业务的都是诈骗。
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诈骗特征
FaceTime视频可以简单理解为视频电话,不消耗话费,使用的是流量。但是,跟QQ视频和微信视频只能是好友发起不同,FaceTime视频请求允许陌生人发起,可以单方面发起通话,也更容易被用来发起垃圾消息骚扰。如果您很少使用FaceTime功能,可以考虑直接关闭该功能,杜绝此类诈骗。
谨慎接听:慎接陌生FaceTime来电,尤其是来自海外的账号或非联系人。
核实身份:挂断来电,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相关机构核实情况。
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
不进行任何屏幕共享操作:真正的客服不会要求用户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大家切记不要和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保护好个人账号,警惕成为“帮凶”:犯罪分子可能会以高额租金诱骗、租借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的Apple ID和Facetime账号,用于拨打诈骗电话或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导致被租借人沦为诈骗“帮凶”。因此,请保管好名下的卡、号、证及各类网络注册账号。
如考虑直接关闭FaceTime,打开手机桌面的“设置”,再点击“FaceTime通话”选项,滑动开关即可。(绿色为开启,灰色为关闭)
紧急应对措施,遭遇诈骗这样处理
如果不慎已经接听了可疑FaceTime来电并进行了操作,应立即挂断通话终止与诈骗分子的所有联系;然后迅速冻结账户,立即联系银行冻结相关银行卡、支付账户;另外记得保存证据,保留通话记录、聊天内容等所有证据;及时报警,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求助。
诈骗分子不断更新手段,但最终目的都是骗取钱财。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的原则,遇到可疑情况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请将这份防范指南分享给使用苹果设备的亲友,共同筑牢反诈防线。
来源:央视新闻 北京日报 中国妇女报 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