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举报首页 > 网络安全知识>

“零基础高薪”的陷阱 起底兼职培训骗局的黑色链条

来源: 作者: 2025-11-10 11:22:04

“在家画画日结300元”“配音兼职月入过万”,短视频平台上这类诱人的兼职广告,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债务陷阱”。此类兼职培训骗局已形成分工明确的成熟产业链,精准收割大学生与职场新人,其隐蔽性与危害性更胜以往。

三步骗局套路:从“画饼”到“套牢”的陷阱

兼职培训骗局的套路高度标准化,大学生小茹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完整暴露了骗子的运作逻辑。

第一步是“甜蜜画饼”精准诱骗。骗子在招聘平台、社交媒体大量投放“零基础、高回报、时间自由”的广告,抓住年轻人渴望经济独立又缺乏经验的心理。小茹就是被绘画兼职广告吸引,对方不仅承诺“接单收入能覆盖培训费用”,还展示了虚假的高薪订单截图和“学员成功案例”,甚至一对一“贴心解答”,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

第二步是“贷款埋雷”锁定债务。一旦受害者上钩,骗子会以“入职必备技能”为由,要求缴纳数千元至数万元培训费,并用“分期无压力”“边学边赚”的说辞引导办理贷款。小茹被劝说签下5800元培训协议,对方直接帮她在“学易付”第三方平台办理分期,告诉她“学完接单一个月就能还清”。

第三步是“维权堵死”逼人就范。当受害者发现骗局要求解约时,骗子会拿出含强制仲裁条款的合同,约定纠纷只能由特定机构处理,堵死法院诉讼渠道。小茹提出退学后,不仅被索要20%的违约金,还发现签约的公司是查无地址的空壳机构,转账记录、合同条款全是陷阱,维权无门。

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划定红线破解困局

针对愈演愈烈的骗局,监管部门已密集出台措施整治乱象。人社部明确规定,高额培训费须存入银行托管账户,课程结束经学员确认才可划转,从资金源头防范风险;商事仲裁机构需将相关合同备案至“信用中国”平台,方便公众查询避雷。

三大防范技巧+维权指南:守住求职底线

求职者可通过以下技巧规避陷阱:

一是核实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真实性,警惕“无固定办公地址”“经营范围与培训无关”的机构;

二是坚守底线:牢记“不轻信高薪承诺、不随意转账汇款、不签署空白协议”,拒绝陌生平台的分期贷款;

三是保持警觉:对“包接单”“边学边赚”“零门槛高回报”等话术直接拉黑,正规兼职不会要求先付费学技能。

若不慎受骗,需立即采取行动:首先全面保存聊天记录、电子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重点标注对方的虚假承诺;其次同步向公安机关报案、人社部门投诉违规培训、银保监会举报非法贷款;最后可联合其他受害者集体维权,降低取证和仲裁成本。

公安机关提示:“入职先交钱=诈骗”,任何以“培训费”“保证金”为名的收费均属违规。“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看似诱人的兼职广告,本质是精心设计的债务陷阱。求职者唯有提高警惕、掌握技巧,才能在求职路上避开暗礁,守住自己的辛苦钱。


来源:人民日报、央广网、央视财经栏目、人民论坛网